我們的學校位於原高雄縣鳥松鄉,鄉內有鳥松、大華、夢裡、坔埔、 華美、仁美、大竹七個村,而後四個村為本校學區。
  鳥松鄉原名「鳥松腳庄」。台灣光復前,鄉內有一棵五人環抱的大葉榕樹,終年 白頭翁、綠繡眼都會飛來吃榕樹的熟種子,而被鄉民稱為「鳥榕」。因為「榕」與本 省音「松」相近,,而且過往行人、村民常在樹下休息,故名為「鳥松角庄」。光復後 便稱為「鳥松鄉」。大榕樹於民國40年被風吹倒而枯死,民國71年,有一林姓父老於 原地(鳥松國小南面與文前路鄰近處)再補種同樣的
「鳥榕」 ,如今已長有三枝粗大 之樹幹。
  仁美村原名「田草埔」,民國35年改為「仁美」,取自論語里仁篇之「里仁為美」 一詞,村中的「高碼」,原來是高雄碼頭工會建造給員工承購的社區,後來因故停工, 但仍沿用高碼的名稱。
  學校西邊原是山坡地,民國62年將山坡地的土挖掘去建造中山高速公路後,才陸續興建樓房,吸引許多外來人口。這裡原本屬於仁美村,民國71年新增設為華美村,由鄉公所王信助先生取自『華廈之美』,有吾村華且美之意。
  坔埔村是因當地土質鬆軟,道路泥濘,先民耕作時,腳會陷入土中,很難自拔而得「坔」,所以稱為『坔埔村』。村中有座龍泉宮,是居民信仰的北極玄天上帝的祖厝。據傳是有相結義的18人自唐山到本地開墾,渡海時受到玄天上帝的保護,這些人因感恩而將神像供奉在這裡。此後,這18人所繁衍的子孫,結婚生子一定會到此祭拜。
  大竹村位於鳥松鄉的最東側,當地先民來墾荒時,有高大的刺竹林立於滿山滿谷,故稱為「大竹坑」。居民散居各山地,自成衣部落,如大丘園、竹崎、水坑。民國35年6月行政區調整時,統稱為大竹村。目前增闢通往鳥松村及大樹村的道路後,人口逐漸增多。
  另外,在美山路與水管路交會處,及南山工業公司附近一帶,原本有一個大腳腿庄,曹公圳開鑿後,居民散失,「庄」也就不存在了。﹝本文由邱雪卿老師提供﹞